韩国新总统李在明上任不到24小时,就干了一件大事:提名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政客金民锡当总理! 这位“中国通”的任命,直接向中美两国甩出一个信号——韩国不想再当美国的跟班了,中韩关系要破冰了?
金民锡可不是普通政客。 他1964年出生,学历亮瞎眼:先在韩国顶尖的首尔大学读社会学,接着跑去美国哈佛大学拿了个公共管理硕士。 最牛的是,他后来跑到中国,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啃书本,硬是拿了个法学硕士学位。 最后,他还去美国罗格斯大学搞了个法学博士。这种横跨中美名校的背景,在韩国政坛简直是独一份。
金民锡不光会读书,政治经验也够硬。 1991年,他才27岁就杀进政坛,1996年当选国会议员,成了韩国最年轻的议员之一,后来还连任四届。 不过,他的路不是一帆风顺。 2002年选首尔市长,输给了李明博;2004年大选又落败,心灰意冷退隐了12年。 直到2016年,他才重新出山,帮文在寅竞选总统立下功劳,一步步爬回权力中心。
李在明为啥选他? 背后全是外交算盘。 过去三年,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搞“价值观外交”,美国说啥他就干啥——在台湾问题、萨德导弹、芯片供应链上跟中国硬刚,结果中韩关系跌到冰点。 经济上,韩国吃了大亏:2024年对华出口暴跌12%,三星等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缩水,损失惨重。 李在明竞选时就放话:“韩国不能丢掉最大贸易伙伴! ”提名金民锡,就是他“实用外交”的第一步棋。
提名时机也够绝。李在明6月4日上午11点刚宣誓就职总统,下午就宣布金民锡当总理。 在龙山总统府,他直接夸金民锡有“国际视野和整合力”,是“带韩国渡危机的人”。 同一天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贺电给李在明,强调“坚守建交初心”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更明确说:中韩关系“不针对第三方,也不应受第三方影响”,摆明警告美国别插手。
金民锡的清华背景不是摆设。 他在中国留学时,啃透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规则,还练了一口流利中文。当年当韩国防部发言人时,他公开用中文背杜甫的诗,秀了一把文化亲和力。 这种经历,让他能和中国官员、智库轻松搭上话,处理中韩事务时少踩雷。
朝鲜问题上,金民锡更是老手。他当过卢武铉政府的统一部长官,亲手操盘过开城工业园项目——那是朝韩经济合作的标志工程。 李在明早就放话要“恢复韩朝军事热线”“推动分阶段无核化”,两人在半岛政策上高度一致。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角色无可替代,金民锡的清华人脉,正好给四方谈判铺路。
但破冰没那么简单。 美国已经出手施压了。 白宫祝贺李在明当选时,不忘敲打:“盟友要坚守共同价值观”,暗指芯片联盟、萨德部署这些事别想变卦。 特朗普政府7月还要对韩国钢铝加征50%关税,一年可能坑掉韩国30亿美元。 前青瓦台官员直言:李在明得先搞定关税危机,短期内不敢大调亲美政策。
经济压力也火烧眉毛。 李在明就职当天就签令成立“紧急经济检查工作组”,三星等韩企急着想挽回中国市场。 韩国贸易部数据吓人:今年2月芯片对华出口暴跌31.8%,1月跌22.5%。 中国外交部虽然喊合作,但撂下硬话:供应链“不该受第三方影响”,矛头直指美国搅局。
李在明和金民锡在民生理念上也是“铁哥们”。 李在明出身底层,政策主打收入公平、住房福利;金民锡早年搞工会运动,死磕劳工权益。 两人都喊“为老百姓谋福利”,这种默契让合作更顺溜。 提名金民锡,就是李在明给韩国的宣言:韩国不做中美对抗的炮灰,要当多方利益的枢纽站。
下一篇:没有了